7月23日,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在凯里民族风情园举办“博物馆之友·黔韵暑假行”非遗体验和展示活动,“博物馆之友”志愿者作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的核心纽带,本次暑假行活动以“深度参与、文化共创”为核心,通过特色文化体验与互动,吸引公众成为博物馆文化传播的“同行者”。 一、讲解不照本宣科,添点“接地
2025-07-257月23日,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精心策划的“博物馆之友·黔韵暑假行”首期活动圆满落幕。来自全国多个省份的50组亲子家庭,共同开启了一场妙趣横生的文化体验之旅。参与者们首先通过观看丰富的图片展,初步领略了黔东南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随后,活动进入游戏互动环节,“方言翻译”让大家感受了语言的奇妙,诸如“千翻”(调皮)、“毛辣果”(西红柿)等极具地
2025-07-25在文博领域,“博物馆之友”正日益成为连接公众与文化殿堂的重要桥梁。它并非特指某一机构,而是由热爱博物馆、热心参与博物馆事业的志愿者或会员组成的非营利性支持团体。这种公众深度参与的模式,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的深入推行,公众参观博
2025-07-17吃新节,在苗语中称为“努嘎西”(Nongx gad hvib,意为吃新米)或“努莫”(Nongx mol,意为吃卯),是苗族庆祝新稻谷成熟、感谢大自然馈赠的节日。在黔东南的苗寨,当田里的稻穗开始变黄、谷粒逐渐饱满,忙碌的春耕夏管告一段落,农事稍歇,迎来短暂的清闲时光,此时便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苗族同胞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这场盛大的“吃新
2025-07-015月27日,由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主办的《州博开讲啦》家风文化进校园活动在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圆满结束。本次活动通过专家授课的深度、微展进校园的广度、讲解员趣味科普的活力以及互动问答的互动性,为师生们打造了一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家风文化知识课堂。一、专家授课,解码家祠里的家风此次活动邀请到天柱县融媒体中心新闻部副主任吴国雄担任主讲。吴老
2025-05-30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在2025年文化和遗产日来临之际,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于5月23日将“指尖上的艺术·魅力竹编”送进了黔东南理工职业学院。活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朋友们近距离感受竹编工艺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激发青少年对非遗技艺的兴趣与保护意识。 &nbs
2025-05-27每年5月18日,全世界博物馆都会迎来属于自己的节日——国际博物馆日。这个由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在1977年发起的全球性活动,最初是为了呼吁公众关注博物馆的价值。如今,这一活动已成为文博行业交流发展、提升社会文化认知的重要平台。1946年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在法国巴黎成立,1974年协会将博物馆定义为:“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
2025-05-13你知道贵州历史上首个公开庆祝的劳动节是在哪里举行的吗?答案就是榕江县红七军“五一”集会旧址。赭红色浮雕墙与五星红旗在苍翠山峦间格外醒目,这片占地800余平方米的集会广场,承载着中国革命历程中一段重要记忆,也是贵州省首个“五一”劳动节的纪念地。1982年,榕江县红七军“五一”集会旧址入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25-05-06“世界最古老的东方情人节”“藏在花蕊里的节日”--苗族姊妹节,苗族称为“努嘎良”(Nongxgad liang,意为吃姊妹饭),一般于春季举行,通常在农历三月十五至十七举行,主要流行于清水江中游沿岸台江施洞、榕山、老屯、剑河温泉、柳利、施秉白洗等地。姊妹节一般持续三天,第一天为过节,第二天、第三天为男女青年集会社
2025-05-06传真:0855-8061500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 9:00-17:00 (16:30停止入场,节假日不休),周一闭馆维护(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咨询热线:
0855-8068089关注公众号